职工文苑
又是一年中秋。
推开窗,凉风习习,吹来了淡淡的桂花香。天上的月亮,像一个银盘,静静地悬挂着,温柔地注视着人间。
四十岁的我,站在厨房里,忙碌地准备着晚上的团圆饭。锅碗瓢盆交响,奏响了一曲温馨的家庭乐章。孩子们在客厅里嬉闹,笑声清脆,像风铃般悦耳。
记忆里,小时候的中秋,心底最热切的期盼,是那摆放在桌案上的几块月饼。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好似一件件承载着祝福的艺术品,总要等到最庄重的时刻,才能在舌尖上感受那份甜蜜。但如今,年轮悄然爬上眼角,对月饼的执念早已化作了眼底的温情。今年,我们家的月饼压根儿就没摆出来。因为,对于我们这个日渐丰盈的家而言,中秋真正的意义,早已不是那一口月饼的甜腻,而是眼前所有人围坐在一起,眼波交汇时的那份无需言语的暖。
父亲的腰杆,在岁月的洗礼下,已不如往日那般挺拔,但他的眼中,却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那是我心中永远最明亮的灯塔,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小一辈们,则是这个家跳跃的音符。他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今天谁的月饼馅料最是惊艳,谁又在庭院里玩出了什么古灵精怪的新游戏。他们的笑声,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轻轻滴落在我早已沉淀下来的心湖,激荡起一圈圈温柔而绵长的涟漪。
今年的中秋,我没有刻意去追求多么盛大的宴席,也没有强求每一道菜都必须完美。只是简单地准备了一些家常菜,围着父亲坐下,分享着来自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琐碎的点滴。父亲端着微醺的白酒,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絮絮叨叨地讲起年轻时关于中秋的传说,讲他对那一轮明月的敬畏,讲他对家人的深情期盼。我坐在桌边,听着父亲讲述过往的岁月,目光却不自觉地追随着孩子们嬉戏的身影,眼中盈满了无法言说的慈爱和欣慰。女儿悄悄地将我拉到一旁,小声地问我:“妈妈,今晚的月亮真的那么圆吗?”我笑着点头,轻轻揉着她的头,告诉她:“月亮圆不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人,都在一起。”
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费尽心思去向谁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再执着于月饼馅是不是我爱吃的白芸味。我的目光,已然全然地聚焦在眼前这幅温馨的画卷上。父亲催促着我“快点入席,菜都凉了”,孩子们凑过来,眉飞杨上面分享着今天的饭菜有多么香甜……这一切,都成了我此刻心中最真切的幸福。这份幸福,质朴如泥土,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名贵的礼物都来得更加扎实和珍贵。
年少懵懂的我,曾以为圆满便是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如今,在不惑之年的门槛前驻足回望,我才终于明白,真正的圆满,不过是那些我爱的人,都安然地在我身边,日子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安稳的力量,心中再无遗憾和深深的牵挂。老人安康,孩子笑靥如花,这样的中秋,才是心中最浑然天成、最完美的月圆。
窗外,月光如流泻的银河,静静地洒满了庭院,也静静地,温柔地,照亮了每一个家人的脸庞。我们未曾多言,却能在无声中,感受到彼此心底那份最深沉的温暖。月光依旧清辉,岁月无声流转,但这份因相聚而生的温情,却在每一个中秋之夜,愈发醇厚,弥足珍贵。
我不再需要一块月饼来象征团圆,因为我的目光所及,皆是鲜活的团圆。这轮明月,它圆满了我的家,也,圆满了我的心。(叶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