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静默守在时光里的康镇
作者:   浏览量:1357    发布时间:2024-08-12     分享到:

天虽下着蒙蒙细雨,也阻挡不了我们出行。吃过早饭,驱车大约40多公里从东胜来到了康巴什古镇——康镇。康镇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民族团结园内,它是晋、陕、蒙、宁、京多民族丝路文化交融汇聚地,也是“草原第一古镇。”走到门口,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下午三点才有演绎,现在进去什么也看不到,但我们还是按捺不住热情购买了门票,早点领略康镇草原丝路文化的魅力。

从售票中心出来,远远望去,“康镇”两个红色大字镶嵌在二十多米古城门楼的上方。据传康镇的名字缘起很有文化底蕴,一层意思是取康巴什的名称中的“康”字,第二层是传承康文化,有健康、安康、康乐之寓意。而这座古城门楼更是还原了历史小镇的风格,融合了蒙汉文化元素,城楼上部采用了单檐样式,两侧则设有蒙古穹顶式亭台,远远望去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展现了蒙汉文化的和谐交融。

走进这座古镇,几尊雕像更是引人注目,一尊雕像骑马飞驰,使我想起古代飞马传书,他们昼夜不停,将远在天涯人们的幸福及嘱托传递给家人;另几尊则是几匹载着货物的驼队商人团队,骑在马上的护送人远眺前方,近了近了,一路奔波的艰辛显现在脸上,但更多流露出来则是完成护送任务后的那份惊喜。正是眼前的这些人加强了蒙汉两族人民的融合。在雕像两边那些诸如“游龟”等彩绘更是展现了这座古镇的许多美丽传说。

我们自西向东先后参观了以丝路文化为线索的多个院子,鄂尔多斯院子,北京四合院,西北院子,晋商院子以及恭王府、蒙古包,福建土楼等,见证了东西南北不同建筑风格,展现了各民族特色与民俗风情,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当年熙熙攘攘来自五湖四海说着不同方言人们相互交流的情景,想象着当时的那些繁荣景象,院子内那些不同地方特色小吃香味扑鼻更是让人流连忘返,鲜美回味的鱼肉、内蒙古特有的莜面墩墩、赤峰对夹馅、香辣羊蹄子、西安的肉夹馍,太多的美食让人食欲大开,而诸如商铺武大郎烧饼店,西门府,摔碗酒坊从名字演绎出许多故事。

而在穿越那些院子时不知不觉又来到了互市街,所谓互市,就是陕,晋,蒙,宁,京各地商人汇聚康镇与周边各民族间及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他们先后开设富有各地特色产品的商铺,互市街上商家林立,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纪念品和小吃,当年草原民族西域各国与汉民族的商业文化交往主要通过鄂尔多斯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康镇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

穿过互市街后来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康桥。石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景色,真的给人一种走进江南水乡的感觉,清澈的溪水里,颜色各异的鱼儿游来游去,设定时间的水雾不时喷出,站在水中的磨石上,周围水雾徐徐上升,犹如进入仙境,“爸,给我拍张照片”,似乎儿子也被此刻优美的景色感染,他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拿起手机对着拱桥上“康桥”的字按下了快门键……看到康桥,我不由想起徐志摩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里的诗句: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无法想象在大漠草原之地却有一处小桥流水的江南庭院静谧风景。

走过康桥,我们又来到绣楼,绣楼上下挂着用大红绸缎制作的绣球花,展现了古代女性娴巧的手工艺技能,看着眼前富有特色的绣楼,似曾看到当年大家闺秀为了择上满意的夫婿,站在楼上向下观望那人山人海热闹的场景……

由于还要去成陵,那些艺术画廊,手工艺店等许多景点无法一一去细看,也没有欣赏到精彩演艺,只能依依不舍离开,当走出古镇回头望见城门楼上阳光下熠熠生辉“康镇”二字,我在这里领略不一样的古镇风情,收获满满,岁月在流逝,记忆或成为历史,或迷失于时间长河,但这座美丽古朴的小镇承载的丝路文化魅力却永远默默静守在时光里……(陈建峰)

;